卡斯帕·大卫·弗里德里希与神性自然文/周宪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德国浪漫主义艺术家卡斯帕·大卫·弗里德里希(Caspar David Friedrich,1774-1840)出生于波罗的海沿岸小城格赖夫斯瓦尔德的普通人家,青年时代在丹麦艺术学院学习,此后长期居住在德累斯顿,与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和艺术家有所交集,比如诗人诺瓦利斯和歌德等。他早年不幸,一个哥哥、两个姊妹和母亲的相继离世,给他带来挥之不去的深切悲痛,晚年又遭遇病痛而无法创作,并深陷贫困潦倒的窘境之中。尽管也被选为柏林和德累斯顿艺术学院的院士,并担任过德累斯顿艺术学院教授,但他悲剧性的一生在其艺术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,其孤独、沉思、冷峻和奇幻的艺术风格, 构成了浪漫主义大合唱中的一个特异的悲怆旋律。时至今日,弗里德里希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。一、“神性自然”的浪漫理念弗里德里希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,与热里科、德拉克洛瓦等法国浪漫主义画家热衷于历史题材或异国风情不同,独辟蹊径地开创了北方浪漫主义风景画,又迥异于同时代的英国浪漫主义艺术家透纳。 让我们从他的几幅代表作入手,进入弗里德里希的艺术世界。弗里德里希 《静